学位点介绍

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博士研究生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发布人: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日期:2016-10-21 00:00浏览数:

2011年9月30日修定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形成于20世纪三十年代末在湖南师范大学的前身国立师范学院开设的文学理论课,经钱基博、魏猛克、骆鸿凯、杨安仑、汤龙发、樊篱等国内知名学者的开拓发展,已形成文学原理、文艺美学、中国古代文论和外国文论等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现学科成员共1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9人,具有硕士学位的14人(包括具有博士学位者),有博士生导师资格并已招生、指导博士生的4人。近五年来,学科成员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5项,主持省部级课题10项,主持湖南省教育厅课题6项,参与各类社科课题10项。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文艺理论研究》《学术月刊》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4 0多篇(共发表论文140多篇),出版专著20部,主编教材5部,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0 项。

本学科具有历史悠久、人员学历职称层次较高、年龄结构合理、学缘较广泛、队伍稳定、研究方向的分布比较合理、学术积累比较丰厚等优势,这为本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基础。学科成员的知识基础比较扎实,思维比较活跃,学术视野比较开阔,学术研究比较扎实,既有较扎实的国学根底,亦对西学的观念和学理有较广泛的了解。教师中曾有4人6次到英、美、俄、法、日等国,进行学术研究或学术访问,直接与国际学术界进行交流与对话。四个研究方向相互呼应、相互补充、整体推进,在融合中西学术思想的基础上,侧重文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热爱祖国,品德良好,具有扎实的文艺学学科及相关学科知识,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了解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最新动态,能从事文艺理论以及文学的科研与教学,具有比较突出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的学术型人才。本学科的博士研究生要求在文学原理、文艺美学、中西文论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化理论等知识领域有较深的造诣,并能把所学的理论与知识运用于具体的理论、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中去。本学科重视理论基础,注重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强调发扬本学科理论性强的特点,要求能以理论指导实践。本学科要求研究生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基本上无障碍地阅读外文理论书籍与文学原著,以更好地学习国外文论、文学知识与相关学术思想,追踪人文、社会科学的新的发展。博士研究生要求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以学习国外文艺理论知识追踪新的发展方向。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学制为3年。全脱产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为3—6年,原则上不能少于3年,在职攻读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为4—6年,原则上不能少于四年。

四、本专业研究方向及简介

本学科现共有文学原理、古代文论、文艺美学、外国文论等四个研究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本学科的研究方向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总体需求和学科发展的前沿,以及本学科的科研实力与老师的指导力量,综合考虑而设置。

1.文学原理。

注重从中西文学和文学理论的原始材料和最新态势出发,吸收欧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文艺学领域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新的理论阐释。本方向注重文学形象、小说-叙事理论、文化批评和文学基本理论的研究,要求博士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文学知识,有较高的外语阅读能力,较强的理论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能够在纷纭复杂的文学与理论现象中,通过研究,得出自己的有一定创新性的观点与结论。

2.古代文论。

在全面了解古代文论基础史料和基本学理的基础上,侧重于传统文化与古代文论、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研究。前者探讨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对古代文论的理论范畴和思维方式的深层制约,解析古代文论中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精神,深化古代文论话语内涵及其民族特性的研究;后者则通过揭示古代批评方法、批评思维、批评文体、批评术语的特色及其在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中的演变,为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建设提供历史的参照。

3.文艺美学。

包括美学原理、西方美学、中国美学、审美教育等研究领域。美学原理注重纯粹理论的研究,对美学的基本命题、概念、范畴、方法进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探索,以求推进美学之精神内在的演变发展,为当代中国美学的思想原创提供可能。西方美学研究力图描述和揭示西方美学的历史行程,并重点研究经典的美学文本及其美学思想家,为美学基本理论研究提供丰富的观念和方法的参照。中国美学研究,一方面对于中国古典美学展开宏观的探索,另一方面对于重要的美学典籍进行新的历史语境的研究,以期阐释新的意义和价值。审美教育注重研究美学基本理论和审美经验的融合,以求纯粹理论和感性实践的辩证统一,在具体的历史文化环境,研究审美教育如何可能的问题,使美学进入现实世界和关注主体的日常生活和精神提升,从而使审美活动成为理性、感性和诗性相互和谐的精神桥梁。

4.外国文论。

包括西方文论和东方文论两个方面,本学科外国文论研究方向主要侧重古希腊到近现代欧美的西方文论的研究。西方文论在历史上拥有强势话语地位,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原创性和建构性极强。本研究方向注重对西方浪漫主义文艺思潮、20世纪西方文论以及西方形象论文论、语言论文论的研究,要求博士生在掌握基本的文艺理论知识与文学知识之外,对西方文学史与西方文论有深入广泛的了解,具有较深的哲学修养和较强的理论思辨能力。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授课

方式

考试

方式

备注

A公共必修课程

100000000018

中国马克思与当代

54

2

1

讲座

考试

200000000003

英语阅读

36

1

1

讲座

考试

200000000004

英语写作

36

1

1

讲座

考试

200000000005

英语口语

36

1

1

讲座

考试

B专业必修课

104050101050

文学理论经典研读

54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104050101051

专业前沿讲座

54

3

2

面授讲课

考试

D选修课程

104050101052

文学原理研究

27

1.5

1

面授讲课

考试

选2

104050101053

古代文论范畴研究

27

1.5

1

面授讲课

考试

104050101054

美学原理研究

27

1.5

1

面授讲课

考试

104050101055

当代西方文论研究

27

1.5

1

面授讲课

考试

104050101056

文学理论专题研究

27

1.5

2

面授讲课

考试

104050101057

西方当代批评理论研究

27

1.5

2

面授讲课

考试

104050101058

中国文化与中国文论

27

1.5

2

面授讲课

考试

104050101059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论

27

1.5

2

面授讲课

考试

104050101060

美学前沿研究

27

1.5

2

面授讲课

考试

104050101061

西方美学专题研究

27

1.5

2

面授讲课

考试

104050101062

存在主义美学研究

27

1.5

2

面授讲课

考试

104050101063

西方诗学和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

27

1.5

2

面授讲课

考试

F必修环节

学术报告

6-8次

2

六、培养环节

1.学术活动

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积极参加学校、学院、实验室、学位点组织的各项学术活动,包括文献阅读报告、研究进展报告、研究总结报告和前沿讲座等。在读期间,博士生应听取不少于10场由学校、学院、实验室、学位点组织的学术讲座;应公开主讲不少于2次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学术活动占2学分,根据博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勤和博士研究生主讲的学术报告质量进行考核。

博士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1次,并提交自己撰写的学术论文。

2.中期考核

博士生在第三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主要考察博士生阅读“文艺学博士研究生书目”指定的经典著作的情况。考核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总分为100分,60分以上为合格。考核合格的研究生可以进入博士论文的写作。考核不合格的三个月后可以重考一次,仍不合格的则延期到下一学年参与下一届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博士论文的写作也顺延到下一学年开始。

七、培养方式

1、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

导师为主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各培养单位按二级学科或实验室成立博士生指导小组,发挥导师群体智慧,协助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学习与科学研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导师认为需要可以从其它学科专业选择教师参与到博士生指导小组。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应有明确分工。

2、科学研究贯穿培养全过程。

合理安排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各环节。全面实施博士研究生的助研工作,要求每位博士研究生必须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以提高博士研究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强化学术交流制度。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提倡联合培养。鼓励有条件的学科专业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和联合培养博士生。

4、在授课方式上,采取教师讲授、学生自学、课堂讨论和写读书报告、研究小论文等相结合的方式

八、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必须在CSSCI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篇(含)以上(学术专著可视同于1篇发表在CSSCI源期刊上的论文),方可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其他具体要求参照《湖南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校行发研究生字【2010】31号)文件)

九、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在导师和导师组集体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系统完整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是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的主要成果。博士学位论文应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培养方案中应对博士论文的整体要求做出规定。

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和论文评阅与答辩等。培养方案应对学位论文工作各个环节做出具体规定和要求,切实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

1、论文开题报告

博士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末前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16个月。

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博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选题的创新性、前瞻性及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开题报告书中应包含详细的文献综述。查阅的文献中应包含一定比例的外文资料。开题报告具体要求参见《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实施办法》。

论文开题获得通过后不得随意更改选题。若因特殊原因必须更改的,需重新做开题报告。

2、论文进展报告和中期检查

博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组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定期组织论文中期检查,具体要求参见《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的规定(暂行)》。

3、论文评阅与答辩

博士学位论文经导师组审核同意,可进行论文评阅与答辩。论文评阅与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湖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十、经典书目

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3、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4、 亚里士多德.诗学

5、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6、 贺拉斯.论诗艺

7、 布瓦洛.诗的艺术

8、 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抒言

9、 托尔斯泰.艺术论

10、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前言

11、 莱辛.拉奥孔

12、 歌德.歌德谈话录

13、 席勒.审美书简

14、 黑格尔.美学

15、 康德.判断力批判

16、 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

17、 克罗齐.美学原理·美学纲要

18、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19、 尼采.悲剧的诞生

20、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

21、 海德格尔.诗·语言·思

22、 科林伍德.艺术原理

23、 茨·托多罗夫编.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

24、 赵毅衡编.“新批评”文集

25、 卡西尔.人论

26、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论美文选

27、 阿多诺.美学理论

28、 马尔库塞.审美之维

29、 乔•卡勒.结构主义诗学

30、 张寅德编选.叙述学研究

31、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

32、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33、 德里达.文字学

34、 福科.主体阐释学

35、 波德里亚.消费社会

36、 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

37、 斯•费什,文楚安译.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与实践

38、 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39、 朱立元,李钧.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

40、 马克·昂热诺(法)等,史忠义等译.问题与观点:20世纪文学理论综论

41、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

42、 刘勰著.文心雕龙

43、 严羽著.沧浪诗话

44、 王国维,周锡山编校.王国维文学美学论著集

45、 顾易生,蒋凡.先秦两汉文学批评史

46、 王运熙,杨明.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

47、 王运熙,杨明.随唐五代文学批评史

48、 顾易生,蒋凡,刘明今.宋金元文学批评史

49、 袁振宇,刘明金.明代文学批评史

50、 邬国平,王镇远.清代文学批评史

51、 黄霖.近代文学批评史

52、 钱钟书.谈艺录

53、 乐黛云.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

54、 叶维廉.中国诗学

55、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

56、 瓦·哈利泽夫(俄),周启超 等译.文学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7、 拉曼·塞尔登等(英), 刘象愚译.当代文学理论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8、 彼得·威德森(英), 钱竞等译.现代西方文学观念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9、 迈克尔·莱恩(美),赵炎秋译.文学作品的多重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一、学科简介

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钱基博、骆鸿凯、马宗霍、杨树达、曾运乾、蒋礼鸿等先生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周秉均、李维琦、吴启主、陈蒲清、鲍厚星等先生为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5人,教授10人,副教授15人,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21人,有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强有力的学术队伍,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湖湘文化研究的主干学科,也是湖南省“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

本学科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3年开始接受博士后研究人员。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本学科成为湖南省汉语言文字学学科中唯一拥有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的学科。学科一直重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已有3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3篇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

本学科点还有一个优势,即拥有国家核心期刊《古汉语研究》杂志,是发表古代汉语研究成果的全国唯一的专门性刊物。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学理论及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知识的高层次教学、科研与应用型人才,能从事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字学教学与科研工作、对外汉语教学与科研工作、科研院所汉语研究工作,以及新闻、出版、编辑、文秘等工作,并为国内外输送高质量人才。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博士生学制为3年,全脱产博士生为3—6年,在职博士生为4—6年。

四、本专业研究方向及简介

1.蒋冀骋教授的中近古汉语。研究特色是近代汉语的整体研究以及中近古汉文佛经语言研究;

2.唐贤清教授的汉语语法学。研究特色是汉语副词研究;

3.罗昕如教授的汉语方言。研究特色是湖南方言研究。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授课

方式

考试

方式

备注

A公共必修课程

100000000018

中国马克思与当代

54

2

1

讲座

考试

200000000003

英语阅读

36

1

1

讲座

考试

200000000004

英语写作

36

1

1

讲座

考试

200000000005

英语口语

36

1

1

讲座

考试

B专业必修课

(6选2)

104050103059

训诂学

54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中古近代汉语

104050103052

近代汉语词汇研究

54

3

2

面授讲课

考试

104050103053

语法理论与方法

54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汉语语法学

104050103054

汉语语法史

54

3

2

面授讲课

考试

104050103056

汉语方言学史

54

3

2

面授讲课

考试

汉语方言

104050103057

方言理论与方法研究

54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D选修课程 (3选1)

104050103051

汉文佛典语言研究

36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中古近代汉语

104050103055

语法专题研究

36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汉语语法学

104050103058

汉语方言专题研究

36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汉语方言

F必修环节

学术报告

6-8次

2

六、培养环节

1.学术活动

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积极参加学校、学院、实验室、学位点组织的各项学术活动,包括文献阅读报告、研究进展报告、研究总结报告和前沿讲座等。在读期间,博士生应听取不少于10场由学校、学院、实验室、学位点组织的学术讲座;应公开主讲不少于2次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学术活动占2学分,根据博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勤和博士研究生主讲的学术报告质量进行考核。

博士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1次,并提交自己撰写的学术论文。

2.中期考核

博士生在第三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鼓励学科专业根据自身特点采用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方式加强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具体要求参照《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管理办法》。

七、培养方式

1、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

导师为主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各培养单位按二级学科或实验室成立博士生指导小组,发挥导师群体智慧,协助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学习与科学研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导师认为需要可以从其它学科专业选择教师参与到博士生指导小组。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应有明确分工。

2、科学研究贯穿培养全过程。

合理安排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各环节。全面实施博士研究生的助研工作,要求每位博士研究生必须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以提高博士研究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强化学术交流制度。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提倡联合培养。鼓励有条件的学科专业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和联合培养博士生。

八、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必须在CSSCI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篇(含)以上(学术专著可视同于1篇发表在CSSCI源期刊上的论文),方可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其他具体要求参照《湖南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校行发研究生字【2010】31号)文件)

九、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在导师和导师组集体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系统完整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是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的主要成果。博士学位论文应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培养方案中应对博士论文的整体要求做出规定。

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和论文评阅与答辩等。培养方案应对学位论文工作各个环节做出具体规定和要求,切实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

1、论文开题报告

博士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末前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16个月。

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博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选题的创新性、前瞻性及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开题报告书中应包含详细的文献综述。查阅的文献中应包含一定比例的外文资料。开题报告具体要求参见《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实施办法》。

论文开题获得通过后不得随意更改选题。若因特殊原因必须更改的,需重新做开题报告。

2、论文进展报告和中期检查

博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组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定期组织论文中期检查,具体要求参见《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的规定(暂行)》。

3、论文评阅与答辩

博士学位论文经导师组审核同意,可进行论文评阅与答辩。论文评阅与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湖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十、经典书目

[1] 朴安.中国训诂学史[M].商务印书馆,1937.

[2] 佩瑢.训诂学概论[M].中华书局,1984.

[3] 周大璞.训诂学要略[M].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

[4] 郭在贻. 训诂学[M]。中华书局,2005.

[5] 十三经注疏[M].

[6] 陆德明.经典释文[M].

[7]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M].

[8] 王念孙.读书杂志[M].

[9] 王引之.经传释词[M].

[10]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M].

[11] 李维琦.佛经释词[M].佛经续释词[M].

[12] 蒋冀骋主编《佛经语言研究丛书》[M].

[13] 俞敏.后汉三国梵汉对音谱[M].

[14] 项楚.敦煌文学丛考[M].

[15] 宋庆之.佛典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M].

[16] 辛岛静志.长阿含经的原语研究[M].

[17] 玄应以及慧琳.一切经音义[M].

[18] 许理和.佛教征服中国[M].

[19]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M].

[20] 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论集[M]

[21] 蒋礼鸿《敦煌变字文通释》

[22] 蒋冀骋.近代汉语词汇研究[M].近代汉语纲要[M].

[23] 王力.汉语词汇史[M].

[24] 周秉钧.古汉语纲要[M].

[25] 周祖谟.汉语词汇讲话[M].

[26] 张永言.词汇学简论[M].

[27]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

[28] 白维国.近三十年来日本对近代汉语的研究(论文).

[29] 刘坚.建国以来近代汉语研究综述(论文).

[30] 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31] 储泽祥.现代汉语方所系统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2] 胡明扬.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33] 胡壮麟.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

[34] 科姆里.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M].沈家煊.华夏出版社,1989.

[35] 刘润清,封宗信.语言学理论与流派[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6] 陆俭明. 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

[37] 沈家煊.不对称与标记论[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38] 沈阳等.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北大出版社 1995)

[39] 邢福义.邢福义自选集[M].

[40] 袁毓林.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

[41] 张伯江,方梅.汉语功能语法研究[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42] 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M].中国科学出版社,1998.

[43] 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4] 马建忠.马氏文通读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5] 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M].商务印书馆,1984.

[46] 蒋绍愚等,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商务印书馆,2006

[47]【美】屈承熹.历史语法学理论与汉语历史语法[M].朱文俊.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48] 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49] 石毓智,李讷.汉语语法化的历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0]【日】太田辰夫. 中国语历史文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51] 王力.汉语语法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52] 向熹.简明汉语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53] 志村良治.中国中世语法史研究[M].

[54] 黄伯荣.汉语方言语法类编[M].青岛出版社,1996.

[55] 刘丹青,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商务印书馆2003

[56] 乔全生.晋方言语法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0.

[57] 石毓智.汉语研究的类型学视野[M].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

[58] 唐贤清,《朱子语类》副词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59] 吴启主.湖南方言研究丛书共15种[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1999.

[60] 徐烈炯,刘丹青.话题的结构与功能[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61] 徐烈炯,邵敬敏.上海方言语法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62] 杨荣祥,近代汉语副词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

[63] 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学林出版社,2000

[64] 李如龙.汉语方言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5] 游汝杰.汉语方言学教程[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66] 王福堂.二十世纪的汉语方言学(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67] 罗常培.中国方音研究小史[J].东方杂志,1934,(31卷7期).

[68] 周祖谟.方言校笺[M].中华书局,2004.

[69] 赵元任.现代吴语研究[M].科学出版社,1956.

[70] 吴启主等.湖南方言研究丛书[M](15种).1998—1999.

[71] 现当代各种方言研究的著作与论文.

[72] 游汝杰.汉语方言学教程[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73] 李如龙.汉语方言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4] 李如龙.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1.

[75] 钱曾怡.汉语方言研究的方法与实践[M].商务印书馆,2002.

[76] 石毓智.汉语研究的类型学视野[M].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

[77] 王福堂.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M].语文出版社,2005.

[78] 詹伯慧.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79] 朱晓龙.上海声调实验录[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80] 徐通锵.历史语言学[M].商务印书馆,2001.

[81] 核心期刊上发表的相关论文.

[82] 侯精一主编.现代汉语方言概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83] 鲍厚星主编.湘方言研究丛书[M](共五种).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84] 李荣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M](分地词典42种,综合本6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2002.

[85] 刘伦鑫主编.客赣方言比较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86] 伍云姬主编.湖南方言语法系列[M](共五种).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007.

[87] 邹嘉彦,游汝杰主编.语言接触论集[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88] 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关论文.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钱基博、骆鸿凯、宋祚胤、马积高等先生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1人,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讲师2人,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11人,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合理,且大多为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者。本学科又是校级重点学科,来势好,发展前景远大。

本学科科研特色突出。钱基博先生开创的中国文学史研究,可谓真积力久;马积高先生填补了我国赋史研究的空白;赵晓岚教授的唐宋诗词研究,李生龙教授的道家文化与文学研究,蒋振华教授的道教文学思想研究,以及赵晓岚教授、吴建国教授的各体文学研究,构成本学科研究的亮点和特色,支撑着本学科的发展。

此外,本学科还可借助《中国文学研究》这个有影响的学术刊物,展示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促进本学科发展。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深厚扎实的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知识的高层次教学、科研与应用型人才,能从事高等院校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科研工作,特别适合于国家传统文化、古籍整理与校注等部门的科学研究工作,也适合于出版、编辑等工作,塑造国家需要的高质量综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科学创新型人才。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博士生学制为3年,全脱产博士生为3—6年,在职博士生为4—6年。

四、本专业研究方向及简介

1.中国古代各体文学。

学术领衔人为赵晓岚先生,研究视野所及,诗、文、词、曲、赋、小说、传等多种文学体裁,分总结合,点面融通,独具特色。该方向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

2.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

学术领衔人为李生龙先生,侧重于把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结合起来研究,旨在把中国古代文学引向更深广的思想学术道路。该方向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

本学科近五年来共获准2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撰写学术专著15部,发表国家级及省部级刊物论文40余篇,其中赵晓岚教授、蒋振华教授、陈松青副教授分别获准“辛弃疾文化析论”、“中古道教文学思想研究”、易顺鼎年谱长编等国家课题,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著名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共12篇。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授课

方式

考试

方式

备注

A公共必修课程

100000000018

中国马克思与当代

54

2

1

讲座

考试

200000000003

英语阅读

36

1

1

讲座

考试

200000000004

英语写作

36

1

1

讲座

考试

200000000005

英语口语

36

1

1

讲座

考试

B专业必修课

104050105050

经学史

54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104050105051

中国古代各体文学专题研究

54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D选修课程

104050105052

道家文化与文学

36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3选1

104050105053

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研究

36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104050105054

版本目录学

36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F必修环节

学术报告

6-8次

2

六、培养环节

1.学术活动

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积极参加学校、学院、实验室、学位点组织的各项学术活动,包括文献阅读报告、研究进展报告、研究总结报告和前沿讲座等。在读期间,博士生应听取不少于10场由学校、学院、实验室、学位点组织的学术讲座;应公开主讲不少于2次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学术活动占2学分,根据博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勤和博士研究生主讲的学术报告质量进行考核。

博士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1次,并提交自己撰写的学术论文。

2.中期考核

博士生在第三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鼓励学科专业根据自身特点采用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方式加强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具体要求参照《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管理办法》。

七、培养方式

1、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

导师为主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各培养单位按二级学科或实验室成立博士生指导小组,发挥导师群体智慧,协助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学习与科学研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导师认为需要可以从其它学科专业选择教师参与到博士生指导小组。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应有明确分工。

2、科学研究贯穿培养全过程。

合理安排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各环节。全面实施博士研究生的助研工作,要求每位博士研究生必须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以提高博士研究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强化学术交流制度。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提倡联合培养。鼓励有条件的学科专业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和联合培养博士生。

八、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必须在CSSCI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篇(含)以上(学术专著可视同于1篇发表在CSSCI源期刊上的论文),方可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其他具体要求参照《湖南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校行发研究生字【2010】31号)文件)

九、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在导师和导师组集体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系统完整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是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的主要成果。博士学位论文应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培养方案中应对博士论文的整体要求做出规定。

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和论文评阅与答辩等。培养方案应对学位论文工作各个环节做出具体规定和要求,切实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

1、论文开题报告

博士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末前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16个月。

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博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选题的创新性、前瞻性及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开题报告书中应包含详细的文献综述。查阅的文献中应包含一定比例的外文资料。开题报告具体要求参见《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实施办法》。

论文开题获得通过后不得随意更改选题。若因特殊原因必须更改的,需重新做开题报告。

2、论文进展报告和中期检查

博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组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定期组织论文中期检查,具体要求参见《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的规定(暂行)》。

3、论文评阅与答辩

博士学位论文经导师组审核同意,可进行论文评阅与答辩。论文评阅与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湖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十、经典书目

[1] 十三经注疏. 中华书局, 1980

[2] 二十二子.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3] 欧阳修等. 新唐书. 中华书局, 1975.

[4] 欧阳修等. 新五代史. 中华书局, 1974.

[5] 脱脱等. 宋史. 中华书局, 1977.

[6]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中华书局, 1986.

[7] 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 中华书局, 1977.

[8] 永瑢等. 四库全书总目. 中华书局, 1965.

[9] 彭定求等编. 全唐诗. 中华书局, 1960.

[10] 吴之振等编. 宋诗钞. 中华书局, 1986.

[11] 昭岷、曹济平、王兆鹏、刘尊民编. 全唐五代词. 中华书局, 1999.

[12] 唐圭璋编. 全宋词. 中华书局, 1986.

[13] 唐圭璋编. 词话丛编. 中华书局, 1986.

[14] 闻一多. 唐诗杂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15] 任半塘. 唐声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16] 陈伯海. 唐诗学引论. 知识出版社, 1988.

[17] 施蛰存. 唐诗百话.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18] 余恕诚. 唐诗风貌及其文化底蕴. 台湾文津阁出版社, 1999.

[19] 王水照. 宋代文学通论.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7.

[20] 周裕锴. 宋代诗学通论. 巴蜀书社1997.

[21] 吴熊和. 唐宋词通论.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5.

[22] 王运熙、顾易生主编.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23] 钱钟书. 管锥编. 中华书局, 1979.

[24] 钱钟书. 谈艺录. 中华书局, 1984.

[25] 陈伯海主编. 唐诗汇评.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5.

[26] 吴熊和主编. 唐宋词汇评.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4.

[27] 柳诒徵. 中国文化史. 东方出版中心1988.

[28] 侯外庐等. 中国思想通史. 人民出版社, 1957.

[29] 李泽厚、刘纲纪. 中国美学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30] 陈寅恪.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31] 傅璇琮. 唐代科举与文学.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3.

[32] 马积高. 宋明理学与文学.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33] 邓乔彬. 古代文艺的文化观照.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34] 赵晓岚. 姜夔与南宋文化. 学苑出版社, 2001.

[35] 沈松勤. 北宋文人与党争. 人民出版社, 1998.

[36] 沈松勤. 南宋文人与党争. 人民出版社, 2005.

[37] 唐宋作家别集多种

[38] 历代诗话多种

[39] 宋人笔记多种

[40] 赵晓岚.姜夔与南宋文化.学苑出版社,2001

[41] 李生龙.儒家文化与中国文学.岳麓书社,2008

[42] 蒋振华.唐宋道教文学思想史.岳麓书社,2009

一、学科简介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历史传统悠久,在国内享有较大的知名度。本学科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建立博士后流动站,1990年成为湖南省重点学科,1996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1年、2006年先后被批准为湖南省“十五”、“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学科,2005年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科带头人凌宇教授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内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本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开放而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学术队伍。现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5人,讲师2人;具博士学位者11人,在读博士2人。教师中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2位,湖南省优秀社科专家2位,新世纪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位。本学科科研成就与教学水平都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深厚的文学理论素养、开阔的学术视野和创造性文学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本专业的博士生应能系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总体脉络以及各历史阶段的主要特征,熟悉相关的历史文献与资料,具有独立提出并解决本学科较为重大的研究课题的能力,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学位获得者应能胜任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工作,也能从事新闻、出版、宣传、文化等部门与本专业相近的工作。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博士生学制为3年,全脱产博士生为3—6年,在职博士生为4—6年。

四、本专业研究方向及简介

本专业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区域文化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与流派研究、现当代中外文学比较与跨学科比较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

1.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区域文化研究。

这一研究方向具有比较深远的传统,其突出的特色在于着重从区域文化与文学的互动来研究现当代文学创作,以湖湘文化与湖南小说的关系研究为根基,引入文化人类学、民俗学、地理学等人文科学的观念与方法,综合地、整体地、多方位地研究我国各种区域文化对现当代小说的意识内容、审美趣味与风格特征所产生的影响。

2.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与流派研究。

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特点是:研究方法上注重宏观与综合,不仅仅在思潮与流派的层面上研究思潮与流派,而且在较为广阔的中外文化、哲学、历史和学术的背景下来审视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与流派,同时通过对当代文学思潮的密切关注与追踪研究,及时发现与评论形形色色的各种文学倾向,促进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

3.现当代中外文学比较与跨学科比较研究。

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特色在于将国别文学比较与跨学科比较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既重视现当代中外文学之间的关系研究,也特别重视现当代中国文学同其他门类学科的跨学科研究,从而为中国文学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野,一个新的坐标体系,也有利于形成一种交叉性、跨学科的研究格局。本研究方向在国内学术界产生影响的研究领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中西诗学比较研究;二、宗教文化与文学关系的研究。

4.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

该研究方向主要涉及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和西方现代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影响三个领域。即通过对中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支点与思潮特征的全面比较,深刻阐释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资源;打破学界原有的编年体批评史写作模式,重构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历史;将西方文论与我国现当代文艺思潮进行比较研究,从学术史的角度探究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重要现象与典型个案。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授课

方式

考试

方式

备注

A公共必修课程

100000000018

中国马克思与当代

54

2

1

讲座

考试

200000000003

英语阅读

36

1

1

讲座

考试

200000000004

英语写作

36

1

1

讲座

考试

200000000005

英语口语

36

1

1

讲座

考试

B专业必修课

104050106050

中国现当代小说的对应研究

36

2

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考查

104050106053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与西方文艺思潮

36

2

2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考查

104050106055

百年文化传播与百年文学思潮

36

2

2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考查

D选修课程

104050106051

百年文学与传统文化

36

2

2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考查

选1

104305010617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36

2

2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考查

104050106052

现代中西诗学比较研究

36

2

2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考查

F必修环节

学术报告

6-8次

2

六、培养环节

1.学术活动

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积极参加学校、学院、实验室、学位点组织的各项学术活动,包括文献阅读报告、研究进展报告、研究总结报告和前沿讲座等。在读期间,博士生应听取不少于10场由学校、学院、实验室、学位点组织的学术讲座;应公开主讲不少于2次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学术活动占2学分,根据博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勤和博士研究生主讲的学术报告质量进行考核。

博士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1次,并提交自己撰写的学术论文。

2.中期考核

博士生在第三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鼓励学科专业根据自身特点采用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方式加强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具体要求参照《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管理办法》。

七、培养方式

1、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

导师为主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各培养单位按二级学科或实验室成立博士生指导小组,发挥导师群体智慧,协助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学习与科学研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导师认为需要可以从其它学科专业选择教师参与到博士生指导小组。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应有明确分工。

2、科学研究贯穿培养全过程。

合理安排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各环节。全面实施博士研究生的助研工作,要求每位博士研究生必须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以提高博士研究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强化学术交流制度。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提倡联合培养。鼓励有条件的学科专业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和联合培养博士生。

八、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必须在CSSCI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篇(含)以上(学术专著可视同于1篇发表在CSSCI源期刊上的论文),方可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其他具体要求参照《湖南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校行发研究生字【2010】31号)文件)

九、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在导师和导师组集体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系统完整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是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的主要成果。博士学位论文应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培养方案中应对博士论文的整体要求做出规定。

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和论文评阅与答辩等。培养方案应对学位论文工作各个环节做出具体规定和要求,切实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

1、论文开题报告

博士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末前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16个月。

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博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选题的创新性、前瞻性及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开题报告书中应包含详细的文献综述。查阅的文献中应包含一定比例的外文资料。开题报告具体要求参见《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实施办法》。

论文开题获得通过后不得随意更改选题。若因特殊原因必须更改的,需重新做开题报告。

2、论文进展报告和中期检查

博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组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定期组织论文中期检查,具体要求参见《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的规定(暂行)》。

3、论文评阅与答辩

博士学位论文经导师组审核同意,可进行论文评阅与答辩。论文评阅与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湖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十、经典书目

[1] 凌宇. 从边城走向世界. 岳麓书社, 2007.

[2] 凌宇.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研究. 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2.

[3] 赵树勤. 中国当代文学名家研究.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2.

[4] 鲁迅全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5] 沈从文全集.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2.

[6] 老舍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7] 茅盾全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8] 郁达夫文集. 花城出版社, 1982.

[9] 张贤亮、李锐、陆文夫、蒋子龙、韩少功、冯骥才等当代小说创作集及上述作家作品的研究论著。

[10] 罗成琰. 百年文学与传统文化.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2.

[11] 罗成琰. 现代中国的浪漫主义思潮.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

[12] 谭桂林. 本土语境与西方资源.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13] 谭桂林. 现代中外文学比较教程.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14] 赵树勤. 找寻夏娃—中国当代女性文学透视.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5] 赵树勤. 文化撞击中的突围表演——残雪论. 岳麓书社, 2007.

[16] 乔以钢、林丹娅. 女性文学教程.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7.

[17] 张首映. 20世纪西方文论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18] 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林树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9] 李运抟. 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六十年.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7.

[20] 钱中文. 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

[21] 丁玲. 延安文艺丛书·文艺理论卷.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87.

[22] 洪子诚 孟繁华. 当代文学关键词.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3] 张学正. 现实主义在当代中国.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7.

[24] 田中阳. 中国当代文学史.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5] 田中阳. 蜕变的尴尬——对百年中国现代化与报刊话语嬗演关系的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6.

[26] 田中阳. 百年文学与市民文化.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2.

[27]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28]【美】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新华出版社, 1997.

[29]【俄】巴赫金. 巴赫金全集.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

[30]【法】福柯. 福柯集.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3.

[31] 钱理群.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32] 陈思和.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

[33] 鲁迅. 鲁迅全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一、学科简介

本专业现有梯队成员14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6人,讲师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8人,博士生导师5人。本学科有欧美文学、中外文学与文论比较和宗教与文学关系研究三个研究方向,师资力量雄厚,梯队结构合理,科研成果丰富。近五年来,本学科成员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5项,省深刻基金与省教育厅课题12项,出版专著24部,发表论文近200篇,在狄更斯研究、福克纳研究、艾略特研究、俄国自然派研究,王国维、朱光潜与中西美学之关系研究以及中国近代以来文学、文论与佛学关系研究等方面,都处于国内领先或优势地位。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博士点培养具有坚实中外文化、学术基础的关于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的创新型的科研和教学人才,以及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的新闻出版等文化事业的应用型人才。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博士生学制为3年,全脱产博士生为3—6年,在职博士生为4—6年。

四、本专业研究方向及简介

1、欧美文学研究方向:A英美小说研究 B 英美诗歌研究 C 俄苏文学研究

2、中外文学、文论比较研究方向D 中西文学比较研究E 中西近代文论和美学比较研究 F 中西文化、诗学比较研究

3、宗教与文学关系研究方向G 20世纪中国文学与宗教关系研究H中国近代佛学与美学文学关系研究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授课

方式

考试

方式

备注

A公共必修课程

100000000018

中国马克思与当代

54

2

1

讲座

考试

200000000003

英语阅读

36

1

1

讲座

考试

200000000004

英语写作

36

1

1

讲座

考试

200000000005

英语口语

36

1

1

讲座

考试

B专业必修课

104050108050

中外文学专题研究

36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选3

104050108051

中西文论比较研究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104050108052

中外文化专题研究

36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104050108053

比较文学专题研究

36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104050108054

中国学术史论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D选修课程

104050108055

跨学科比较研究

36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选1

104050108056

英美文学研究

36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104050108057

西方作家专题研究

36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F必修环节

学术报告

6-8次

2

六、培养环节

1.学术活动

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积极参加学校、学院、实验室、学位点组织的各项学术活动,包括文献阅读报告、研究进展报告、研究总结报告和前沿讲座等。在读期间,博士生应听取不少于10场由学校、学院、实验室、学位点组织的学术讲座;应公开主讲不少于2次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学术活动占2学分,根据博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勤和博士研究生主讲的学术报告质量进行考核。

博士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1次,并提交自己撰写的学术论文。

2.中期考核

博士生在第三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鼓励学科专业根据自身特点采用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方式加强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具体要求参照《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管理办法》。

七、培养方式

1、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

导师为主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各培养单位按二级学科或实验室成立博士生指导小组,发挥导师群体智慧,协助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学习与科学研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导师认为需要可以从其它学科专业选择教师参与到博士生指导小组。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应有明确分工。

2、科学研究贯穿培养全过程。

合理安排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各环节。全面实施博士研究生的助研工作,要求每位博士研究生必须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以提高博士研究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强化学术交流制度。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提倡联合培养。鼓励有条件的学科专业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和联合培养博士生。

八、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必须在CSSCI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篇(含)以上(学术专著可视同于1篇发表在CSSCI源期刊上的论文),方可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其他具体要求参照《湖南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校行发研究生字【2010】31号)文件)

九、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在导师和导师组集体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系统完整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是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的主要成果。博士学位论文应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培养方案中应对博士论文的整体要求做出规定。

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和论文评阅与答辩等。培养方案应对学位论文工作各个环节做出具体规定和要求,切实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

1、论文开题报告

博士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末前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16个月。

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博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选题的创新性、前瞻性及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开题报告书中应包含详细的文献综述。查阅的文献中应包含一定比例的外文资料。开题报告具体要求参见《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实施办法》。

论文开题获得通过后不得随意更改选题。若因特殊原因必须更改的,需重新做开题报告。

2、论文进展报告和中期检查

博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组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定期组织论文中期检查,具体要求参见《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的规定(暂行)》。

3、论文评阅与答辩

博士学位论文经导师组审核同意,可进行论文评阅与答辩。论文评阅与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湖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十、经典书目

[1]卞之琳.莎士比亚悲剧论痕.三联书店.1989

[2]杨周翰.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3]赵炎秋.狄更斯长篇小说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1996

[4]蒋洪新.走向四个四重奏.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5]王攸欣.穆旦晚年处境与荒原意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第1期

[6]贝京,王攸欣.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论< 红楼梦>的复调性,红楼梦学刊.2008年第5期

[7]贝京.论多重叙述中的刘备形象,中国文学研究.2009年第3期

[8]一粟.古典文学资料汇编·红楼梦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9]红楼梦研究资料汇编

[10]中国鲁迅学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11]鲁迅研究资料汇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

[12]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2006

[13]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4]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5

[15]艾布拉姆斯.镜与灯.北京大学.1989

[16]洛奇.20世纪文学评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17]朱光潜.诗论.三联书店.1984

[18]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19]叶维廉.比较诗学.三联书店.1991

[20]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1

[21]钱钟书.管锥编.中华书局.1981

[22]潘知常.中西比较美学论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0

[23]王攸欣.选择·接受与疏离.三联书店.1999

[24]王攸欣.朱光潜传.人民出版社.2011

[25]王攸欣.文学生存论,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第1期

[26]王攸欣.王国维境界说与中国传统意境论,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27]庄子.南华真经注疏.中华书局.1998

[28]崔大华.庄学研究.人民出版社.1992

[29]任继愈.中国佛教史.中国社科出版社.1984

[30]汤用彤.理学·佛学·玄学.北进大学出版社.1991

[31]陈来.宋明理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32]杨燕起等.历代名家评史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33]詹志和.佛陀与维纳斯之盟——中国近代佛学与文艺美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4]王攸欣.道通为一,逍遥以游——庄子要义申论,中国文化研究.2011年春之卷

[35]王向远.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36]刘禾.跨语际实践.三联书店.2001

[37]陈方竞.多重对话:中国新文学的发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38]季进.钱钟书与现代西学.上海三联书店.2002

[39]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40]谭桂林.20世纪中国文学与佛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4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2001

[42]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华书局.1981

[43]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44]钱穆.国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1

[45]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华书局.1984影印版

[46]高明.帛书老子校注.中华书局.1987

[47]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61

[48]郭象.南华真经注疏.中华书局.1998

[49]崔大华.庄子岐解.中州出版社.1991

[50]陈奇猷.韩非子集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51]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1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文学 一级学科名称:中国语言文学 代码:0501)

(二级学科名称:中国古典文献学 代码:050104)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点学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诸多国学深湛的前辈学者,如钱基博、杨树达、马宗霍、骆鸿凯、钱钟书、金克木、蒋礼鸿、郭晋稀、曾运乾、马积高、周秉钧、羊春秋等先生,均曾于此执教,薪火相传。

本学科于199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经多年的不懈努力,2011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现有12名研究人员,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1人,形成了学历结构优秀、年龄层次合理、职称结构优良的科研与教学梯队。学科带头人陈建初教授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曾获湖南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在《释名》、《尔雅》等语言文献研究及训诂研究领域成就斐然,目前主持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学科方向带头人蒋振华教授在道教文学及其文献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在国家权威、重要刊物上发表多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并主持多项国家和省社科项目。学科方向带头人郑贤章教授为湖南省第二批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在汉语俗字研究、佛经语言及文献研究方面成果丰硕,曾获中国社科院青年语言学家二等奖、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并主持多项国家和省社科项目。

本学科方向最大的特色是覆盖了中国语言文学的三个二级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汉语言文字学(古代汉语),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语言文献研究与古籍整理、宗教文献研究、文学文献研究等三个主要研究方向的设置也都体现出这一特色。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深厚扎实的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科研和教学人才,培养能从事古代语言、文学、宗教等古典文献的专门研究与整理,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现代化进程服务。

三、学制

学制3年。全日制脱产人员学习年限为3-6年;在职人员学习年限为4-6年。原则上不允许提前毕业。

四、主要研究方向及简介

1、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典籍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整理古代语言文字典籍,以及研究古典文献中的语言文字问题。充分利用文献学关于版本、目录、校勘、辑佚、考释等研究方法,以及运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去研究整理古代文献和古代语言文字专门典籍。重点是研究古典文献中的文字训诂问题、注音释义问题等。

2、中国古代文学文献研究

本研究方向以中国古代文学文本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古代文学的文献史料,挖掘文学文本内隐的各种学科文化含蕴,来探讨古代文人对于社会、自然以及个体表现的艺术规律,揭示文学作为抒情表意之工具的各种功能作用。本研究方向还把古代文学和传统史学、哲学尤其是经学、理学结合起来,探讨古代文学多元化、多思维的民族特质,提高研究者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接受的能力。综上所述,本方向旨在培养具有整理文学文献、甄别文献真伪、挖掘文献底蕴的综合型科研能力的高水平人才。

3、中国古代宗教文献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佛经文献、道教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梳理、深入挖掘浩如烟海的佛经典籍、道教文献,研究宗教文献与各种文化学科的内在联系,实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着重从训诂学、词汇学、文字学、文献学角度方面挖掘其价值,为繁荣我国传统文化做出相应的贡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试方式

备注

A公共必修课程

100000000018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54

2

1

讲座

考试

200000000015

博士英语阅读

36

1

1

面授讲课

考试

200000000016

博士英语写作

36

1

1

面授讲课

考试

200000000014

博士英语口语

36

1

1

面授讲课

考试

B专业必修课程

104050104001

中国古典文献学

36

1

面授讲课

考试

各方向

104050104002

训诂研究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方向1

104050104003

古代语言文字典籍整理与研究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方向1

104050104004

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方向2

104050104005

中国文学批评史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方向2

104050104006

佛经音义研究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方向3

104050104007

佛教、道教文献整理与语言研究

3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方向3

C选修课程

104050104008

中国语言文字学史料学

36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选2

104050104009

雅学研究

36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104050104010

儒学经学史

36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104050104011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解题

36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104050104012

敦煌学概论

36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104050104013

佛教、道教名著选读

36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必修环节

学术活动

2

2

六、培养环节

1、个人培养计划

博士生应在入学1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应包括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计划。个人培养计划由博士生指导小组审查后报学院及研究生处备案。

2、学术活动:

在读期间,博士生应听取不少于10场由学校、学院、学位点组织的高水平学术讲座;公开主讲不少于2次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至少参加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1次,并提交自己撰写的学术论文。学术活动占2学分,根据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勤和学生主讲的学术报告质量进行考核。

3、中期考核

博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前,第三个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具体要求参照《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管理办法》。

七、培养方式

1、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导师为主负责博士生的学业及科研指导,并负责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立博士生指导小组,充分发挥导师的群体智慧和集体指导作用,协助导师指导博士生,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科学研究应贯穿培养全过程,博士研究生应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承担相应的研究任务,通过科研项目平台锻炼和提升学术水平及科研能力。

3、强化学术交流制度。鼓励博士生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

八、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至少在CSSCI源期刊上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学术论文。其第一署名单位应为“湖南师范大学”。且所发表学术论文的研究内容应与所在学科方向相符。

九、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在导师和导师组集体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系统完整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是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的主要成果。博士学位论文应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与前瞻性。

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选题与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与预答辩、论文评阅与答辩。

1、选题与开题报告

博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及时选题,并在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少于 16个月。

开题报告的审查重点考查博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选题的创新性、前瞻性及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开题报告书中应包含详细的文献综述。查阅的文献中应包含一定比例的外文资料。开题报告具体要求参见《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实施管理办法》。

论文开题获得通过后不得随意更改选题。若因特殊原因必须更改的,需重新做开题报告。

2、论文中期检查好预答辩

博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定期向导师组做进展报告,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并按照《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的规定(暂行)》接受论文中期检查。

博士学位论文初步完成后,由学位点组织一次预答辩,时间不晚于第五学期末。

3、论文评阅与答辩

博士学位论文经导师组审核同意,可进行论文评阅与正式答辩。论文评阅与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十、主要阅读书目

1、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

2、黄永年《古籍整理概论》,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3、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巴蜀书社1991年版

4、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5、倪其心《校勘学大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6、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2002重印

7、董洪利《古籍的阐释》,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8、罗孟祯《古典文献学》,重庆出版社1989年

9、陈垣《校勘学释例》,中华书局2004年版

10、王重民《中国目录学史论从》,中华书局1984年版

11、《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

12、《尔雅》《广雅》《方言》《释名》清疏四种合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13、《高邮王氏四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14、(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影印本

15、(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影印本

16、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

17、郭在贻《训诂学》,中华书局,2005年版

18、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中国书店1983年影印本

19、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20、张世禄《中国音韵学史》,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

21、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版

22、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3、张永言《词汇学简论》,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年版

24、陈建初《释名考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5、刘跃进、曹道衡《先秦两汉文学史料学》,中华书局2005年版

26、潘树广《中国文学史料学》,黄山书社1992年版

27、徐有富《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8、郭英德《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中华书局1995年版

29、金开诚、葛兆光《历代诗文要籍详解》,北京出版社, 1988

30、马积高《宋明理学与文学》,湖南师大出版社 1989年版

31、(清)皮锡瑞著《经学历史》,中华书局2004年版

32、(清)皮锡瑞著《经学通论》,中华书局1954年版

33、钱剑夫《中国古代字典辞典概论》,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34、郑贤章《郭迻经音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5、郑贤章《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6、郑贤章《龙龛手镜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初印,2005年版

37、徐时仪《慧琳音义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38、姚永铭《慧琳<一切经音义>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39、徐时仪等《佛经音义研究通论》,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

40、张金泉, 许建平《敦煌音义汇考》,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

41、李维琦《佛经释词》,岳麓书社1993年版

42、李维琦《佛经续释词》,岳麓书社1999年版

43、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年版

44、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5、于谷《禅宗语言和文献》,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6、俞理明《佛经文献语言》,巴蜀书社1993年版

47、袁宾《禅宗著作词语汇释》,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48、张曼涛《现代佛教学术丛刊》,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版

49、宋庆之《佛典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台湾文津出版社出版1992年版

50、叶贵良《敦煌道经写本与词汇研究》,巴蜀书社2007年版

51、任继愈《老子新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52、任继愈《中国道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3、王卡《敦煌道教文献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54、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中华书局1979年版

55、张志哲、张德泽等主编《道教文化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56、《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57、《中华大藏经》,中华书局1994年版

上一条: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学位点一览表

下一条:湖南师范大学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年版)学科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代码:05010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