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点学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诸多国学深湛的前辈学者,如钱基博、杨树达、马宗霍、骆鸿凯、钱钟书、金克木、蒋礼鸿、郭晋稀、曾运乾、马积高、周秉钧、羊春秋等先生,均曾于此执教,薪火相传。
本学科于199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经多年的不懈努力,2011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现有12名研究人员,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1人,形成了学历结构优秀、年龄层次合理、职称结构优良的科研与教学梯队。学科带头人陈建初教授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曾获湖南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在《释名》、《尔雅》等语言文献研究及训诂研究领域成就斐然,目前主持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学科方向带头人蒋振华教授在道教文学及其文献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在国家权威、重要刊物上发表多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并主持多项国家和省社科项目。学科方向带头人郑贤章教授为国家级人才、湖南省第二批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在汉语俗字研究、佛经语言及文献研究方面成果丰硕,曾获中国社科院青年语言学家二等奖、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并主持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及其他多项国家和省级社科项目。
本学科方向最大的特色是覆盖了中国语言文学的三个二级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汉语言文字学(古代汉语),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语言文献研究与古籍整理、宗教文献研究、文学文献研究等三个主要研究方向的设置也都体现出这一特色。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深厚扎实的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科研和教学人才,培养能从事古代语言、文学、宗教等古典文献的专门研究与整理,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现代化进程服务。
三、研究方向及简介
1、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典籍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整理古代语言文字典籍,以及研究古典文献中的语言文字问题。充分利用文献学关于版本、目录、校勘、辑佚、考释等研究方法以及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去研究整理古代文献和古代语言文字专门典籍。重点是研究古典文献中的文字训诂问题、注音释义问题等。本方向旨在培养古代文献典籍的整理研究和古代文献语言研究及古代汉语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
2、中国古代文学文献研究:
本研究方向以中国古代文学文本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古代文学的文献史料,挖掘文学文本内隐的各种学科文化含蕴,来探讨古代文人对于社会、自然以及个体表现的艺术规律,揭示文学作为抒情表意之工具的各种功能作用。本研究方向还把古代文学和传统史学、哲学尤其是经学、理学结合起来,探讨古代文学多元化、多思维的民族特质,提高研究者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接受的能力。综上所述,本方向旨在培养具有整理文学文献、甄别文献真伪、挖掘文献底蕴的综合型科研能力的高水平人才。
3、中国古代宗教文献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佛经文献、道教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梳理、深入挖掘浩如烟海的佛经典籍、道教文献,研究宗教文献与各种文化学科的内在联系,实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着重从训诂学、词汇学、文字学、文献学角度方面挖掘其价值,为繁荣我国传统文化做出相应的贡献。
四、学制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脱产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全日制非脱产博士研究生学制为4年。博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8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休学创业的博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可延长1-2年。
五、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并接受导师组的集体指导。导师需同时对博士研究生的业务和思想进行指导和教育。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国际博士研究生:汉语(3学分)和中国概况(3学分)为公共必修课;若本科阶段或硕士阶段已修过中国概况,可申请免修,但不免考,通过考试后获得学分。
国际博士研究生其他学分及总学分要求与普通博士研究生相同。
港澳台侨博士研究生:学分要求与普通博士研究生相同。
国际博士研究生及港澳台侨地区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其他要求由研究生院另行规定。
七、其他培养环节
1.个人培养计划
博士研究生应在入学1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应包括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计划。个人培养计划由导师组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及研究生院备案。
2.学术活动
在读期间,博士研究生应听取不少于20场由学校、学院、实验室、学位点组织的高水平学术讲座;应公开主讲不少于2次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1次,并提交自己撰写的学术论文。学术活动占2学分,根据博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勤和主讲的学术报告质量等进行考核。
3.中期考核。
博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前(第三个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具体要求参见《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管理办法》。
八、学术论文发表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必须在CSSCI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篇(含)以上(学术专著可视同于1篇发表在CSSCI源期刊上的论文),方可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其他具体要求参照《湖南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校行发研究生字【2018】29号)文件)
九、学位论文
1.论文开题报告
博士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末前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原则上不少于16个月。开题报告具体要求参见《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实施管理办法》。
2.论文预审
论文预审是指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初稿进行的预评审,具体要求参见《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预审管理办法(试行)》。
3.论文评阅与答辩
论文评阅与答辩的具体要求参见《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实施办法》、《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十、经典书目
1、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
2、黄永年《古籍整理概论》,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3、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巴蜀书社1991年版
4、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5、倪其心《校勘学大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6、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2002重印
7、董洪利《古籍的阐释》,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8、罗孟祯《古典文献学》,重庆出版社1989年
9、陈垣《校勘学释例》,中华书局2004年版
10、王重民《中国目录学史论从》,中华书局1984年版
11、《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
12、《尔雅》《广雅》《方言》《释名》清疏四种合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13、《高邮王氏四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14、(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影印本
15、(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影印本
16、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
17、郭在贻《训诂学》,中华书局,2005年版
18、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中国书店1983年影印本
19、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20、张世禄《中国音韵学史》,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
21、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版
22、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3、张永言《词汇学简论》,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年版
24、陈建初《释名考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5、刘跃进、曹道衡《先秦两汉文学史料学》,中华书局2005年版
26、潘树广《中国文学史料学》,黄山书社1992年版
27、徐有富《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8、郭英德《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中华书局1995年版
29、金开诚、葛兆光《历代诗文要籍详解》,北京出版社, 1988
30、马积高《宋明理学与文学》,湖南师大出版社1989年版
31、(清)皮锡瑞著《经学历史》,中华书局2004年版
32、(清)皮锡瑞著《经学通论》,中华书局1954年版
33、钱剑夫《中国古代字典辞典概论》,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34、郑贤章《郭迻经音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5、郑贤章《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6、郑贤章《龙龛手镜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初印,2005年版
37、徐时仪《慧琳音义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38、姚永铭《慧琳<一切经音义>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39、徐时仪等《佛经音义研究通论》,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
40、张金泉,许建平《敦煌音义汇考》,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1、李维琦《佛经释词》,岳麓书社1993年版
42、李维琦《佛经续释词》,岳麓书社1999年版
43、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44、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5、于谷《禅宗语言和文献》,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6、俞理明《佛经文献语言》,巴蜀书社1993年版
47、袁宾《禅宗著作词语汇释》,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48、张曼涛《现代佛教学术丛刊》,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版
49、宋庆之《佛典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台湾文津出版社出版1992年版
50、叶贵良《敦煌道经写本与词汇研究》,巴蜀书社2007年版
51、任继愈《老子新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52、任继愈《中国道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3、王卡《敦煌道教文献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54、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中华书局1979年版
55、张志哲、张德泽等主编《道教文化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56、《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57、《中华大藏经》,中华书局1994年版